做外呼的公司收费标准通常是怎样计算的?
在企业选择外呼公司合作时,“收费标准”往往是决策的核心考量之一。不同外呼公司的报价差异较大,从“每分钟几毛钱”到“每个坐席每月数千元”不等,许多企业因不了解收费计算逻辑,易出现“预算超支”或“服务与价格不匹配”的问题——某电商企业曾因误选“按意向客户数量付费”模式,未达预期转化却支付高额费用;某初创公司因忽视“增值服务附加费”,合作中额外支出超预算30%。
外呼公司的收费标准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根据“服务类型、合作规模、行业难度、附加需求”等因素动态调整,核心围绕“基础服务成本+增值服务溢价”构建计算体系。
一、外呼公司主流的收费模式:按服务形态差异化计算
外呼公司的收费模式与服务内容强绑定,不同模式对应不同的成本分摊逻辑,企业需根据自身业务场景(如短期活动、长期服务、营销转化)选择适配模式。
(一)按坐席数量收费:适合长期稳定的外呼需求
这是最传统的收费模式,外呼公司按“坐席数量×服务周期”收取费用,坐席专属服务企业,适合需长期开展外呼(如日常售后回访、客户维护)的企业。
计算逻辑:
费用=坐席数量×单坐席单价×服务周期(月/季/年);
单坐席单价受“坐席类型(普通坐席/资深坐席)、服务时间(8小时/12小时)”影响,普通坐席月费通常800-1500元/个,资深坐席(具备行业经验,如金融、医疗)月费1500-3000元/个;
服务周期越长,单价越低,如年付单坐席费用比月付低10%-20%(月付1200元/个,年付约1000元/个)。
包含服务:
基础外呼:坐席人工拨号、话术执行、客户沟通;
基础管理:坐席排班、通话录音、简单数据统计;
设备支持:提供坐席终端(电脑、耳机)、外呼系统账号。
适配场景:企业需稳定外呼团队,如电商日常售后回访、金融客户维护,月均外呼量固定(如5000通以上)。
成本参考:10个普通坐席,月付费用8000-15000元,年付费用9.6万-18万元。
(二)按有效通话时长收费:适合短期灵活的外呼需求
该模式按“实际有效通话时长”计费,“有效通话”通常定义为“接通后通话时长≥30秒”(可协商调整),适合短期项目(如3-15天的活动邀约、临时通知)或外呼量波动大的企业。
计算逻辑:
费用=有效通话时长(分钟)×单价(元/分钟);
单价受“通话类型(语音外呼/视频外呼)、行业难度”影响,语音外呼单价0.8-2元/分钟,视频外呼(需画面交互,如产品演示)单价2-5元/分钟;
量大从优,月有效时长超10000分钟,单价可降至0.6-1.5元/分钟。
包含服务:
智能拨号:系统自动筛选号码,减少无效拨号时间;
时长统计:自动记录有效通话时长,生成明细报表;
基础话术:提供通用话术模板,企业可微调。
适配场景:短期活动邀约(如展会邀请、新品试用通知)、临时信息通知(如物流延迟告知),外呼周期短、需求灵活。
成本参考:月有效通话5000分钟,语音外呼费用4000-10000元,视频外呼费用1万-2.5万元。
(三)按意向客户数量收费:适合营销转化类外呼需求
该模式按“外呼公司筛选出的高意向客户数量”计费,适合以“获取意向客户”为核心目标的企业(如教育机构招生、金融产品推广),风险与收益共担。
计算逻辑:
费用=意向客户数量×单客户单价;
单价受“行业(高客单价行业单价高)、意向定义(A类/B类客户)”影响:
教育行业(客单价1万-5万元):A类客户(明确报名意向)单价500-1500元/个,B类客户(初步感兴趣)单价200-500元/个;
金融行业(客单价5万-20万元):A类客户(明确理财意向)单价800-2000元/个,B类客户单价300-800元/个;
通常约定“最低保障量”,若未达标,按比例减免费用(如约定100个A类客户,仅交付80个,按80%收费)。
包含服务:
意向筛选:坐席多轮沟通,判断客户意向等级;
客户标签:记录客户需求(如预算、时间节点),同步至企业;
数据复盘:提供意向客户明细,分析转化难点。
适配场景:营销转化类需求,如教育机构招生、房产销售获客、金融理财产品推广,企业核心目标是“获取可跟进的高意向客户”。
成本参考:获取50个教育行业A类客户,费用2.5万-7.5万元;获取50个金融行业A类客户,费用4万-10万元。
(四)按项目打包收费:适合定制化的复杂外呼需求
针对需求复杂(如多环节外呼、行业定制服务)的项目,外呼公司提供“打包报价”,一次性收取固定费用,适合大型企业的定制化项目(如政务政策宣讲、全国性售后调研)。
计算逻辑:
费用=基础服务费+定制化服务费,根据项目复杂度(如外呼环节、覆盖区域、定制功能)报价,无固定单价,需双方协商;
基础服务费:覆盖坐席、系统、基础管理成本;
定制化服务费:如定制行业专属话术、开发数据对接接口、多区域坐席部署,每项定制服务加价5000-5万元。
包含服务:
全流程服务:从话术设计、坐席培训、外呼执行到数据复盘;
定制化支持:如对接企业CRM系统、提供多语种服务(如英语、方言);
专属团队:配置项目负责人+专属坐席团队,保障服务质量。
适配场景:定制化项目,如政务部门全国性政策调研、大型企业多区域售后回访、跨境电商多语种客户邀约。
成本参考:中小型定制项目(如20人团队,1个月服务)费用5万-15万元;大型项目(如50人团队,3个月服务)费用20万-50万元。
二、影响外呼公司收费的关键因素:为何报价差异大?
除了收费模式,以下因素会直接影响外呼公司的最终报价,企业在沟通时需明确需求,避免因信息偏差导致报价虚高。
(一)服务难度与行业特性
不同行业的外呼难度差异大,直接影响人力成本与服务溢价:
普通行业(如电商售后、零售通知):话术简单、客户沟通难度低,收费相对低(如坐席月费800-1200元/个);
专业行业(如金融、医疗、教育):需坐席具备专业知识(如金融产品风险解读、医疗常识),需额外培训(培训周期1-2周),收费较高(坐席月费1500-3000元/个);
敏感行业(如催收、保险营销):合规要求高(需严格控制外呼时段、话术),客户抵触情绪强,坐席流失率高,收费最高(坐席月费2000-4000元/个)。
(二)外呼规模与合作周期
规模效应:外呼量越大、坐席越多,单价越低——如10个坐席月费1200元/个,50个坐席月费可降至1000元/个;月有效通话1万分钟单价1元/分钟,5万分钟单价可降至0.7元/分钟;
合作周期:长期合作(年付)比短期合作(月付)单价低10%-20%,外呼公司更倾向给予长期客户优惠,降低客户流失风险。
(三)增值服务需求
基础服务外,企业若需额外增值服务,需支付附加费用,常见增值服务及收费如下:
话术设计与优化:基础话术免费,行业定制话术(如金融产品合规话术)收费3000-1万元;
数据清洗:外呼公司协助筛选企业提供的客户名单(剔除空号、停机),按“条数”收费,1万条数据清洗费500-2000元;
多渠道整合:除电话外,需同步通过短信、微信推送信息,每条短信0.05-0.1元,微信推送按“条数+平台费”收费(平台费500-1000元/月,每条0.03-0.08元);
合规保障:如额外提供通话质检报告、合规审计服务,单次审计费3000-1万元,月度质检服务费2000-5000元。
(四)技术与设备要求
系统功能:基础外呼系统免费,若需“AI智能质检、多轮对话机器人、高清视频外呼”等高级功能,月费额外加1000-5000元;
设备配置:外呼公司提供基础终端(电脑、普通耳机),若需“降噪耳机、高清摄像头、多屏显示器”等专业设备,每个坐席额外加收100-300元/月(或一次性采购,费用500-1500元/套)。
三、不同场景下的收费成本参考:企业如何预估预算?
结合常见业务场景,以下为不同规模企业的外呼成本参考,帮助企业初步预估预算:
(一)小型企业(10人以下团队,短期需求)
场景:电商“双十一”临时售后回访(10天,需5个坐席);
收费模式:按有效通话时长(预计有效时长3000分钟);
成本构成:语音外呼单价1元/分钟,无增值服务;
总费用:3000×1=3000元,预算控制在3000-5000元。
(二)中型企业(10-50人团队,长期需求)
场景:教育机构日常招生外呼(1年,需20个资深坐席);
收费模式:按坐席数量(年付,单坐席月费1800元);
成本构成:坐席费用+基础话术设计(免费)+数据清洗(1万条/月,1000元/月);
总费用:20×1800×12+1000×12=43.2万+1.2万=44.4万元,预算控制在40万-50万元。
(三)大型企业(50人以上团队,定制需求)
场景:金融机构全国性客户调研(3个月,需50个坐席,需对接CRM系统);
收费模式:按项目打包;
成本构成:基础服务费30万元+定制化对接(5万元)+多区域部署(3万元);
总费用:30+5+3=38万元,预算控制在35万-45万元。
四、企业选择外呼公司的收费避坑建议
明确“有效”定义:签订合同前,明确“有效通话”“意向客户”的判定标准(如“有效通话≥30秒”“A类客户需明确表达购买时间”),避免后期因定义模糊产生费用纠纷;
列明增值服务清单:将“是否包含话术设计、数据清洗、系统使用”等服务明确写入合同,标注增值服务的收费标准,避免合作中被额外加价;
约定费用上限与减免条款:按意向客户数量或时长收费时,约定“月最高费用上限”(避免超预算),同时约定“未达标减免条款”(如未达约定意向客户量,按比例退费);
对比3-5家报价:不同外呼公司的成本结构不同,建议获取3-5家报价,重点对比“相同服务内容下的单价”“增值服务收费”“过往客户评价”,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合作方。
外呼公司的收费标准是“服务价值+成本结构”的综合体现,企业无需盲目追求“低价”,也需警惕“高价低质”。核心是明确自身需求(短期/长期、基础/定制),选择适配的收费模式,同时通过合同条款锁定费用范围,避免隐性成本。
随着外呼行业的规范化,未来收费模式将更透明(如按“效果付费”比例提升),服务也将更精细化。企业在合作中,可优先选择“支持小范围测试”的外呼公司(如先合作1个月测试效果),再逐步扩大规模,确保费用投入与业务成果匹配,实现“降本增效”的合作目标。